半烟柳

纵使相逢应不识

【风起长林改编】一言(五)

*阅读愉快


【五】

     “儿臣不愿沉溺于哀恸,可仍旧身处东宫、常伴太子殿下身侧,难免睹物思人。”我向武靖爷阐释着来意,以及我的决定:“况且,父皇请恕儿臣直言,儿臣唯恐如同平帝废后一般,重蹈其为嫡皇子早殇而戕害妃嫔之覆辙。”

       武靖爷老迈的脸上闪过些许动容,却在听起我提及姑祖母时,全变作了惋惜,打断我的陈词:“兰儿,你没见过你姑祖母的。”他的神情悠远:“你且听朕说一个故事吧。不妨听完,再做决定。”

       故事发生在将近六十年前的平帝初年。彼时如今的中兴之主武靖爷尚是生母卑微却受尽宸妃宠爱的七皇子。那时宫中皇子众多,平帝忙于政事疏于对诸皇子的管教,七皇子便交由宸妃抚养,言皇后念及言、林二家世交,便也多有照拂。那一年七皇子不过两岁,皇后嫡出的四皇子亦刚满四岁。一日诸皇子皆随各自生母或乳母带往正阳宫给母后娘娘请安,极尽尊贵的四皇子不小心将茶盏打翻在幼小的七弟身上。言皇后心疼地抱起两岁的七皇子坐在膝头“啊啊”地哄着,又罚亲子跪经三日以示惩戒。不过是嫡皇子的无心之失,身为生母的言皇后却为一个并不受宠的庶出的皇子狠心责罚。后来四皇子也得了教训,举止更加稳健庄重,上礼敬长兄,下宽友幼弟,丝毫不像仅仅四岁的小儿,甚至比常受父皇称赞的皇长子更显得大气。可也就是那一年,一场瘟疫,夺去了宫中唯一的嫡皇子的性命。

       言皇后本温婉贤良之人,在武靖爷的怀念当中,她身为言家独女,只身一人嫁入皇室,却只受到平帝的尊敬,正当韶华却独守空房,从皇子正妃陪伴着平帝一路登上帝位,她自然而然也登上凤位。可是平帝夺嫡那些岁月中,她的存在的意义无非只是争储的筹码、一个笼络人心的工具。后来平帝帝位稳固,强抢来世人眼中本以为会成为言后长嫂的林氏千金,加以“宸妃”封号以示恩宠,着实是抽了皇后一记响亮耳光。此后宫中皇子相继出生,年岁渐大的言皇后费尽周折才诞下皇四子,唯将来之不易的嫡子视作漫漫长夜中仅存的一丝慰藉。谁料天命不佑。一个子无宠的皇后常年被日渐昏聩的凉薄帝王忽视而致心生怨毒,最后走入歧途,也可以称得上是必定的结局了。

       武靖爷说的累了,又望向我,拉过我的手:“你的姑祖母在闺中、在皇子府、甚至在嫡子夭折之前都是以娴淑闻世的。朕至今仍感念着她当年治宫的气度——纵使后来她也在朕夺嫡之时,诸多刁难我的母亲。而你,兰儿,你少时贤名便远扬,又是言老大人亲自教导,更何况你与你姑祖母最大的不同便是——那时歆儿跪在朕跟前亲自求娶,朕便看出来,歆儿是爱重你的。”

       也许吧,这是在众人眼中我不会重蹈先人覆辙的最可靠的屏障,可我终究是谨慎乃至软弱,没有胆子剖出太子殿下的一片真心去赌自己最终是否也会成为深宫中的猜忌毒妇。

     “儿臣知晓父皇与太子殿下的看重,可正因如此,儿臣才更不愿留居中宫,深恐辜负父皇信任与太子殿下爱重。儿臣纵使出身言氏家学,也未敢担保数年之后会否成为又一个罪人。”我跪伏。

       陛下老迈的眼中闪过些许犹疑,犹开口问道:“兰儿,你该听豫津说过,赤焰少帅林殊的故事。”

     “是的,父皇。”十三岁雪夜薄甲逐敌千里,十五岁独立支撑赤羽营,十七岁将大渝二十万皇属大军斩落马下而却受奸佞构陷冤丧梅岭的故事早已传遍,只是我知晓陛下想听我说的,总不会是坊间传遍的这么简单的故事,而更是陛下心底以及言氏敬重多年的另一位的故事。于是便回话道:“林少帅地狱归来,纵历尽苦辛,不改一腔忠义热血。”

       武靖爷只是重复着我方才那一句答话:“不改一腔忠义热血……说的好啊。小殊他十二年受尽种种磨难,终究是以军人的姿态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一个清明坦荡的朝局。兰儿,你是先安国公亲自教养的孩子,当知便是你祖父,也有热血难凉。你承袭的言氏血脉,和赤焰林家,都是朕毕生敬重。”说罢便有浊泪从面庞滑落——从前也是偶然听父亲提起过,当今的武靖爷私下里一旦说起幼时玩伴,总会泪落满襟,哪怕是已经数十年过去了仍旧如是。

       这般的帝王信任啊。

       我依然端跪着:“儿臣代先祖父及言氏族人叩谢陛下信重。然而不欺瞒父皇,儿臣心中所虑除去为宫闱稳定、太子殿下得有贤妻良佐,更为着就是不辜负陛下对言氏一族的厚爱,也不愿言氏一族再因一位妒妃为天下耻笑。故,惟愿父皇允准儿臣以无嗣避储妃之位,另择贤良以继之。”

       陛下苦口婆心却得到这般答复,颇觉失望,颓然坐回龙椅处,闭上双目,以手扶额。

       这般忤逆龙颜,除了我,怕也不再有他人。可陛下仍旧选择宽纵这般的一个太子妃,足以彰显其对言氏、对我的恩宠了,却更坚定了我离开的心思。

       毕竟这般的备受信任,万一日后被打破,不仅为天下笑,更是所有人的痛苦。

     “罢了,磨墨吧。”陛下唤道,于是我侍立案旁,为陛下侍奉笔墨。

       陛下纵使年老,端起笔来手却仍稳当,或许是因盛年时的军旅历练有关。我在旁侧看着柔软的笔尖沾满了焦黑浓重的墨汁,乖觉的随着老人运力的方向在绢帛上排列组合成行云流水的一道和离旨意,心下五味杂陈。

       太子歆正妃言氏,不能承馈祀,重以无子,怀谦退,恳再三,朕从其请。夫因其谦德而遂尊之,礼也。及朕百年太子歆即位,后以此旨昭示天下,退居别宫,其称号、服食仍旧不改如敕。钦此。

       写罢,陛下唤人取来天子私印,盖在卷尾,便将诏书递给了我:“朕便顺了你的意,给你这一道密旨。但朕希望你能继续辅佐歆儿,直至朕大行之后,歆儿登基接管整个朝局,四境也安稳,宫室和睦的时候,你才将它取出。”

     “父皇千秋万岁!儿臣也定当遵照父皇所嘱。”陛下对于太子,终究是慈父,不忍心见他一时丧子失妻,便还要我再等。陛下也许想着我趁着等待的时间慢慢思量,回心转意,可我终究去意已决,但仍不急切,我等得。

     “朕自己的身体自个儿清楚,怕是离见故人不远咯。朕便不耽误你了。”陛下半开玩笑,言语间却颇为辛酸。

       他这些年的龙体愈发不好,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卸下重担,去见一见只能从梦中走来的故人。

     “愿父皇保重龙体。儿臣告退。”他颔首,我后退出殿门,留下龙座上的孤独老人和一间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威严的帝王的养居殿。

 

       武靖三十三年冬,大雪,山陵崩。

       其时,太子及三位已封王的庶出皇子侍候汤药于殿内,长林王率二子也在武靖爷弥留之际聆听遗训。

       武靖爷只是淡淡地嘱托太子将一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随葬入殓,又额外嘱托长林王将一颗鸽子蛋大小的夜明珠及陛下留存着的一套旧铠甲悄悄地在梅岭那个人的坟前埋葬,不立碑,也不留兵驻守。而后拉起小平旌肉乎乎的小手,揩去平旌脸上的泪,告诉他:“皇爷爷走啦,平旌以后也要好好孝顺父王呢。”之后,溘然长逝。

       武靖爷宾天以后,太子践祚,下令礼部操持大行皇帝葬礼。

       礼部以武靖爷在位凡三十三年,整顿吏治,肃清朝纲,收复国土,励精图治,开创大梁中兴盛世,谥曰“武”,依祖制葬卫山皇陵,庙号世宗。

       于是这位受万民敬仰的享年六十六岁的大梁中兴之主,史称梁武帝。



注:文中下划线部分改编自明宣宗恭让皇后胡氏去位旨意


和阿灯聊天的时候突然就想写一下我心中萧选的言皇后该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这一章真是憋死我了写出来感觉还不满意但没时间再改了

私设还是很多的不喜欢就跳过别看吧

高三缘更

评论(5)

热度(33)